聽過很多的道理,熬過很多的苦,但是我們的日子,仍舊不好過。
靜下來想一想,原來我們總是在前行,卻很少后退。
總是把自己逼到南墻了,才不得不醒悟,認慫。
而聰明的人,卻總是「快人一步」,不是他們速度很快,而是覺悟很及時。
余生還很長,向聰明人學習,讓自己有進退自如的本事。
01一直冒進,你會困住自己。
作為70后的我,小時候家里很窮,因此把吃飽飯、穿新衣服,作為自己的理想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不僅能吃飽穿暖了,還在縣城有了房子。工作雖然不夠穩定,但是只要肯勞作,也是不太發愁的。
忽然,發現身邊有很多同齡人,早就過上了土豪的生活。自己卻自慚形穢。
繼續努力一把,讓自己也變成富人。于是乎,我有了新的目標。
可悲的是,不管我如何努力,都沒有變成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,在投資興業的過程中,困惑不已。當然,也有虧損的時候。
發現一句話:「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。」
原來是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愿望,從而總是疲憊不堪。
余生,對自己、對親人的期望值越高,那麼失望越多,越會力不從心。
有多少人,和我一樣,分明什麼都有了,生活不好不壞,但是不愿意「將就」,還是不滿足。
有一個詞語,叫「強弩之末」。
當我們前行到一定的程度,年紀就到了五六十歲了,職場也到了天花板。
找工作也難了,甚至要想辦法,保住當下的位置。再往后,我們就變成爺爺奶奶了,要退休了。若是舍不得職場,那也沒有辦法。
你老了,卻要去打工,但也只能賺點小錢。貿然去投資,做買賣,你會因為跟不上時代,虧損一筆錢。
大器晚成、終生上坡的人,不是沒有,而是不太多。你不一定是其中之一。
周赧王姬延接手周朝的衣缽,此時已經到了戰國時期,周朝已經名存實亡了。
在現實面前,周赧王不認輸,還以為自己是「君王」,開口向王公大臣、附近的國家借錢,把土地抵押給秦國。他有了錢,修建宮殿,過奢靡的日子。
有一次,債主都跑過來要錢,他無力償還,只能躲在一座台子上。于是,留下了「債台高筑」的典故。
古話說:「識時務者為俊杰。」
無處可走了,還在前進,你就會撞南墻、進陷阱,這是很愚昧的。
02學會后退,還能海闊天空。
《道德經》里說:「勇于敢者則殺,勇于不敢者則活。」
過于陽剛的人,就像脆弱的樹干,咔嚓就斷了。
有大智慧的人,總是謙卑,還笑著低頭,這是讓自己變得柔軟,從而能順應不同的環境、年齡,從而好好活下去。
因而,根據人生、環境的變化,選擇在以下幾種情況下,往后退,就是明智之舉。
其一,取得勝利時:莫要追窮寇,撤退了就是贏了。
很多人取得了勝利,會得意洋洋,做出乘勝追擊的舉動。
可是你要搞清楚,自己勝利了,也消耗了太多的體能,需要修整了。北宋時,將軍狄青駐守涇原,和疆外的敵人常常發生沖突。
有一次,敵人被打敗了,落荒而逃。士兵摩拳擦掌,要追去,再給敵人一點教訓。
狄青下令,趕緊撤退。
他說:「要是敵人停下來,和我們惡斗,會怎麼樣?要是對方假裝撤退,又會怎麼樣?」
一番話,大家心服口服。
大臣沈括給狄青點贊:「臨利而能戒,乃青之過人之處也。」
已經獲利的情況下,能戒掉自己的貪欲,這就是過人之處。
自古以來,窮寇莫追。若是把人逼急了,殊死搏斗,這不是鬧著玩的。
退一步,得饒人處且饒人,這不是怕了誰,而是贏得了格局。
其二,局面混亂時:莫要糾纏爛人,躲過就是保護自己。
周圍都是爛人爛事,你卻在其中,要說服大家,要維持秩序,這是很難的。
理智的人,懂得「抽身而退」。
若是有一大批理智的人,都從混亂的地方退出去了,那麼混亂的地方,就會變得安靜,局面就逆轉了。
「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」,其實是誰都沒有道理,還不如閉嘴。
不和人糾纏,不去亂糟糟的地方。因為你不會用下三濫的套路來對付人,愿意做一個好人。退了吧,少管閑事養精神。
其三,人到頂峰時:莫要久留,學會主動下坡。
一山不容二虎,這樣的道理,誰都懂得,可是大部分的人,希望自己一直在高處,不要下來。
直到有一天,你被人趕下來了,才氣嘟嘟地離開,還惡狠狠地說:「等著瞧。」
風水輪流轉。你有了一段時間,占據了最好的風水,那就夠了。讓一步,這是肚量。
福氣、金錢、好的位置,都不是一個人的,而是大家的。
因而,你要學會下坡,讓更多的人有機會上坡。比方說,五十歲之后,你要退休了,就早一點把位置讓出來,并且教會接位置的人,如何處理工作。這是做人的氣度。
03俗話說:「欲進步需思退步,若著手先慮放手。」
欲擒故縱、欲高反下,這些詞語,都在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——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北宋時,名臣范仲淹被派往修海邊大堤。
原有的大堤,多次被海浪沖毀,很多官員也因此被貶。
范仲淹去海邊觀察了很久,沒有在被毀的大堤上重建,而是選擇在巨浪最后抵達的地方新建大堤。
海浪來了,但是到了大堤,早已把能量消耗掉了,大堤也安然無恙。海邊的人們,從此安居樂業。
是啊,你為什麼要和「人」硬碰硬?為什麼要和大自然對抗?順勢而為,不行嗎?
水退到了大海里,從此再也不會干涸。
人退出了繁華地,余生都在桃花源。